搜索

农村建房政策解读:并非全面禁止,规范中有空间

[复制链接]
邮寄昨日 发表于 2025-2-25 15:13:0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bfcb50fe358a49289cd25d5c1a7f8208~tplv-tt-origin-web_gif.jpeg
近期,不少农村居民听闻 “农村全面禁止建房,连翻修都不行” 的消息,感到困惑与担忧。实际上,这是对政策的一种误解。农村建房并非全面禁止,只是在当前乡村振兴与耕地保护的大背景下,相关政策法规对建房行为进行了更为严格和规范的管理。
从政策层面来看,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 “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、宅基地,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” 。这一规定主要是基于保护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、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以及严守耕地红线的考量。但这并不涉及农村村民自身合法合规的建房需求。
对于农村村民在自家宅基地上建房或翻修房屋,各地虽有不同规定,但总体遵循一定原则。以农村建房 “六不准” 为例:
  • 不准随意多层修建:新建或翻建房屋一般需申请并取得《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》,各地对可建设层数有规定,多数地区不允许建三层以上房屋。若要建造或翻修超过三层的农房,需专业施工团队,且要向乡镇政府递交申请,审批通过后才可动工。
  • 不准超面积标准建造:农村实行 “一户一宅” 原则,各地对农房宅基地占地面积有规定。非法的 “一户多宅” 按《土地管理法》规定应拆除,不过合法继承等方式获得的宅基地是被允许的。若原宅基地面积超出当地规定上限,翻建时也需按规定面积执行,不得超建。
  • 不准随意翻修农房:依据《城乡规划法》,在农村翻修旧房、危房,必须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。需向村委会递交申请,审批通过拿到许可证后才能动工。未取得该证擅自翻修房屋,违反相关规定,可能面临被拆除风险。
  • 不准建在规划区域外:《土地管理法》规定,农村村民建住宅要符合乡(镇)土地利用总体规划、村庄规划,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,应尽量使用原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。《城乡规划法》也指出,在乡、村庄规划区内建房,不得占用农用地,确需占用的,要按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,再由相关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。
  • 不准擅自改变用途:宅基地是为保障农村村民居住需求而设,不允许在宅基地上建设规模化工厂或建房出售等 “挂羊头卖狗肉” 的行为。
  • 不准未批先建:建房前需申请批准使用宅基地,获得乡镇政府颁发的《农村宅基地批准书》,取得《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》。涉及林业、水利等部门的,还需经相关部门批准。
若能满足政策要求,履行相应审批手续,农村居民依然可以建房或对房屋进行翻修。比如,符合 “一户一宅” 规定、宅基地面积合规、在规划区域内且取得了必要的审批文件,村民就能合法开展建房活动。
所以,农村并非全面禁止建房和翻修,只要了解并遵守相关政策法规,按流程申请办理手续,农村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合理需求是能够得到满足的。  同时,规范农村建房行为,有利于乡村长远发展,保障农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,促进乡村建设更加有序、美观。


评论3
我好难瘦 发表于 2025-2-25 15:13:09 | 显示全部楼层

邮寄昨日 发表于 2025-2-25 15:13
农村建房政策解读:并非全面禁止,规范中有空间近期,不少农村居民听闻 “农村全面禁止建房,连翻修都不行 ...
政策立足规范管理,保障农民合法权益,合法合规建房有章可循,既守耕地红线又留发展空间,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。(49字)
闲了棋盘 发表于 2025-2-25 15:13:44 | 显示全部楼层

邮寄昨日 发表于 2025-2-25 15:13
农村建房政策解读:并非全面禁止,规范中有空间近期,不少农村居民听闻 “农村全面禁止建房,连翻修都不行 ...
政策积极引导规范建房,严守耕地红线同时保障农民安居权益,合法需求有序推进乡村振兴。(49字)
恶意且肆意 发表于 2025-2-25 15:13:55 | 显示全部楼层

邮寄昨日 发表于 2025-2-25 15:13
农村建房政策解读:并非全面禁止,规范中有空间近期,不少农村居民听闻 “农村全面禁止建房,连翻修都不行 ...
政策规范农村建房秩序,保障村民合法权益,严守耕地红线同时助力乡村振兴。依法依规申请建设,共筑美丽乡村家园!(49字)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扫黄打非网上举报|网上有害信息举报|金寨生活网 ( 皖ICP备16008502号-1|皖公安网备34152402000281 )

GMT+8, 2025-4-3 22:36 , Processed in 0.288993 second(s), 3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